音乐学,请把目光面向谁?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音乐学目光面向人 从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行事风格。郭乃安从幼时就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语文天赋极高,造就他在今后编著《民族音乐概论》书籍时郭乃
一、音乐学目光面向人
从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行事风格。郭乃安从幼时就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语文天赋极高,造就他在今后编著《民族音乐概论》书籍时郭乃安老先生敢于执笔,另一方面原因是“文革”时期集体编写可以逃避罪责,直到最后大部分人都退缩了。这本书系统地对传统音乐做了细致的划分,通俗易懂,贴合大众,得到了极大的赞赏并且成为各高校的教材。随后考入音乐院校后开创先河组织“山歌社”,广泛收集民歌,正是这一举动得到音乐界人士的关注,在抗战初期国共两党表面和平的背景下,“山歌社”的成立代表当时新青年们的朝气蓬勃和过去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表明新的胜利是时代的综合及进步的标志。用锋利的笔尖渗透着中国音乐的历史。在担任主编时对管理杂志的制度以及态度,副主编居其宏因其叙事文章遭到谴责、赵建伟文章的发表无不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音乐学者的保护,郭乃安先生对音乐的态度不分阶级地位。看文章一针见血指出优缺点,加以评论,实乃严谨。郭乃安先生的两句话印象深刻:“写事,句子要短;说理,句子要长。句子短,干净利索,条理清晰。句子长,逻辑贯穿,阐述有力。”句子要铿锵有力、简短,加以史料佐证,说服自己才说服别人,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毕竟写论文的人肯定能写书,而能写书的人一定写得好论文。第二句:“学者要干三件事。第一是写作,第二是编辑,第三是教书。”经历过才知深浅,写作容易,但是如何写一篇好的文章就很难,“灵感”的来源至关重要,第一步如此难行,可见后面路程如此艰难,编辑对文章无用无理之处删除修改,教书育人的思路清晰,简单易懂。
音乐学是一个大的学科,详细分类会从中分出很多专业,由于专业众多,就会出现分歧,下面的问题随着而来,“音乐学的目光面向谁?”是“人”还是“音乐”?展开讨论。郭乃安先生的文章《音乐学,请把目光面向人》,题目的标新立异及内容引起音乐界的强烈反响,人们陷入反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想学习音乐学最初的目的,可以说是郭乃安先生的毕生经验之谈。从不同层面、不同专业方向阐释了“人”在音乐学中所起到的作用,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第一,理论第二,更加增强了人在音乐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中关于萧和笛音准的问题,人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笛上六个指孔之间的距离截然不同,食指和中指距离较近,中指和无名指的距离就比较远,身体结构上,中指和无名指在一个神经上,因为指孔和笛子大的缘故,两个手指之间需要锻炼,防止吹奏时漏缝隙导致音准问题;在天气变化时,笛膜也有所变化需调整,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笛膜导致音准出现偏差;吹奏变化音时口风气流的大小控制音高,这对音乐素养就有了较高的要求去听变音的变化表现曲子内涵,并且手指按孔的大小及时调整。如《大漠》,口风的大小和力度;都需要结合实际的演奏而发生变化,萧亦如此。
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人用身体的律动、灵魂来展现原始时代少女祭祀的场景、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带来的希望,芭蕾舞的“开、绷、直、立”美学原则到“勾、弯、曲”,难以想象在当时时代的创作并且演员在舞台的整体呈现,内心承受的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春之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渗透到舞蹈之中。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所以音乐、舞蹈都是随着人想表达的情感展现,“人”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任何活动都是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强调人在其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从1949年到当今时代无不遵循这个规律。《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从唯物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阐述,站在人的立场进行研究。马克思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对传统音乐的收集,去实地考证,民间田野调查研究其历史产生的背景,不同的视角下取证。项阳《接通的意义》一书中从历史人类学视域去研究音乐文化史,只有去实地考察,才知其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知人在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二、音乐学把目光面向表演
音乐学和音乐表演是不同的两个专业,侧重的方向不同,音乐学专业考察的更多是文化课,师范类型,而音乐表演注重的是专业技能。两个不同专业和方向如何结合在一起?音乐学目光通过什么方向面向表演?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旨在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阐明它们的本质及规律。而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网址: http://www.zgylxzz.cn/qikandaodu/2021/012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