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实用人才,使毕业生在岗位上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工作的专业技能。音乐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对于实践性有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实用人才,使毕业生在岗位上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工作的专业技能。音乐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对于实践性有更高要求,一所高校对音乐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和课程建设水平将直接决定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达成培养目标,高校音乐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尤其要针对市场需求建立相适应的音乐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以更多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但在实际中,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虽历经多年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概念及内涵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一般是指对于高校学生,通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经一段时期的训练,并辅之以各项技能培训,使之成为社会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要素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尤为关键。高校应着力加强课堂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提高进入社会就业时的岗位适应力。另外,人才培养方案及路径也是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实践教学方案是在培养目标清晰的基础上制定的,要紧扣目标,完善方案细节,要以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为基本点,穿插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任务。实施路径也很重要,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很关键。在制定好培养方案基础上,要通过教学模式优化、完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完善的知识技能,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对象是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根本上是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而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要牢记将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目标,更科学地开展教学过程设计。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应关注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尽可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接近岗位需求,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掌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性音乐人才需求都不相同,因此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认识到地区差异,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另外,还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基础扎实,音乐素养好的学生和音乐素养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而对于基础好、音乐素养高的学生要适度增加难度,更关注其实践能力的养成,甚至可通过提前介入演出团体工作感受真实岗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增加实践环节比重,针对不同学生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指导,平衡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及社会需求,使毕业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近年国内教改浪潮,很多高校针对本校音乐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以更好顺应时代要求,但很多改革推进较慢,改革仍面临诸多难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思维较为保守
近些年,伴随教改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呼声越来越高。但目前仍有很多高校不重视实践课程,更多停留在关注理论学习阶段,或仅开设少量实践课,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很多老师思想观念传统,还是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行,满足于讲解教材内容,不敢突破教学大纲限制。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被大量采用,不注重实践教学,教学观念和思维较为保守。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足,且未体现出地方特色
目前,在音乐课程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课,已成为各高校共识。但从实际情况看,实践课数量偏少,甚至个别高校是严重不足的。即使部分高校实践课数量较多,但多是简单减少理论课占比,未从实际出发设置实践课。最关键一点是,地方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音乐艺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如,内蒙古音乐风格偏向于粗犷、奔放,江南水乡偏向于内秀、柔美,云南或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歌舞则呈现出的是热情和活泼。这就要求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考虑地区特色,将地方音乐传统和音乐艺术特点同音乐课程融合起来,突出地区特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对推动高校所在地区特色化音乐产业发展也极为有利。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网址: http://www.zgylxzz.cn/qikandaodu/2021/0307/457.html